我国有能力应对国际粮价上涨挑战

作者:admin 来源:转载 日期:2021/3/31 9:19:37 人气:315

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一路上扬,2021年仍呈全面上涨态势。全球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上涨是否会影响中国粮食安全?会不会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中国能否保障粮食安全?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影响十分有限,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油库存充足,有能力保障市场粮油充足供应,但也需要采取措施避免全球粮价上涨可能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影响有限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食品价格总体上涨20%,进入2021年,多数国家主要农产品价格总体仍处于上升通道。联合国粮农组织编制的世界谷物价格指数从去年6月以来连续9个月上涨,今年2月份达到116点,是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全球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0年以来,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要小得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粮食类价格指数小幅上涨1.2%,猪肉价格指数强势上涨49.7%。2021年1月至2月,猪肉价格下降9.6%,粮食价格上涨1.5%。“食品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占比较大,猪肉、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涨跌势必会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说。

  随着国内外粮食市场深度融合,国内外粮价联动性增强,但我国进口粮食占国内粮食产量比重较小,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影响有限。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进口小麦、玉米和稻谷分别占国内产量的6.24%、4.33%和1.39%,高粱、大麦、玉米酒糟等玉米替代品进口量不大,难以对国内粮食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我国对小麦、大米和玉米实行进口配额管理,设这道“防火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断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与三大主粮有所不同,大豆、油菜籽和植物油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进口数量较大,国内外市场联动性强。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0年大豆进口突破1亿吨,油菜籽进口311.4万吨;棕榈油、葵花油、红花油、菜油、豆油等植物油进口合计超过1100万吨。受国际大豆、油菜籽以及棕榈油、菜油等植物油价格强势上涨的影响,国内食用油价格全线上涨,间接影响国内食物价格和粮食价格。“不过,我国油脂油料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有完善的粮油储备制度和多元化的油脂油料进口渠道,有能力保障食用油稳定供应。”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经济师郑祖庭说。

  “中国需求”并非国际粮价上涨主因

  本轮全球食品价格上涨是由糖和植物油等非粮食类食品价格强劲增长所致。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数据,2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116.0点(2014-2016年为基期),环比上升2.8点(2.4%),其中,糖指数环比上升8.6点,植物油指数环比上升6点,谷物、乳制品和肉类指数环比上升分别为1.5点、1.9点和0.6点,上涨幅度不大。

  与糖和植物油价格强势上涨相比,国际粮价上涨虽然对食物价格上涨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不容忽视。从粮食价格走势看,全球高粱、玉米等饲料粮价格上升较快,小麦和大米等口粮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数据,2月份,国际高粱价格环比上涨17.4%,同比上涨82.1%,进入3月份后仍在上涨;国际玉米价格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45.5%,进入3月份后仍小幅上涨;国际小麦价格同比上涨19.8%,国际大米价格小幅上涨。

  作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中国需求”并非是导致本轮全球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我国小麦、大米、玉米三大主粮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很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就更小。据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0年我国进口小麦、玉米、稻谷分别为838万吨、1130万吨和294万吨,分别占全球小麦、玉米和稻谷产量的1.09%、0.98%和0.58%,占贸易量的4.49%、4.91%和6.13%,总体看,我国谷物进口量占全球谷物产量的0.9%左右。

  武拉平认为,供给推动、需求拉动、疫情影响预期和全球流动性泛滥是影响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供给看,全球谷物产量实现了三连增,目前谷物库存量维持在8亿吨以上,预计2021年底达8.11亿吨。持续增长的产量和稳定的库存是全球粮食市场稳定的基础。

  从需求看,全球口粮和饲料粮需求相对稳定,传统加工用粮需求变化不大。在全球供需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疫情传导或强化粮食涨价预期、国际资本投机炒作以及全球流动性泛滥才是引发本轮国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综合施策保障粮市稳定

  对我国而言,国内粮食供求关系是决定国内粮食市场稳定与否的根本。从目前来看,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支撑粮价大幅上涨的条件并不充分。武拉平认为,今年要继续多措并举保证国内粮食供给,确保市场平稳运行,以应对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工作目标,释放出稳产增产的强烈信号。在粮食进口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一方面要改变进口来源渠道过于集中、粮食进口话语权相对较弱的问题,开辟多元化进口渠道,培育国际大粮商,增强粮食进口供应链管理能力,稳定大豆、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另一方面要通过适度进口食用油和其他蛋白饲料原料,减缓对进口大豆的过度依赖。

  我国有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和应急保障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密切监测粮食市场波动。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今年1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共组织25次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3月份开始,有关部门组织了多轮储备玉米拍卖,二季度我国将进入储备玉米轮库拍卖季节,这对稳定玉米市场有重要作用。

  从消费趋势看,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增长,但口粮消费需求下降,饲料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增长,饲料粮短缺成为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为此,要积极发展饲料粮生产,开辟更多饲料来源,发展高粱、大麦、饲草生产,充分利用玉米酒糟等食品加工行业的副产品;适当增加肉类和乳制品进口;严厉打击投机炒作、囤积居奇等行为,力保饲料粮的正常需求。


  • 首页
  • 电话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